新聞
返回上一頁
教育傳媒到校
2022年8月
返回上一頁

2022年8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中華基督教會基慧小學 - 2022年8月
培育終身學習技能 助學生展翅高飛
中華基督教會基慧小學以有教無類、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,致力提供全人教育,透過靈活且富有彈性的教學活動,培養學生豐富的學識及技能,並從中啟發他們的潛能及興趣。何麗雯校長與教學團隊在學與教上一直追求卓越,尋求革新,持續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正向態度,及早裝備他們成為學習的主導者。在學校完善的教學策略下,本學年的升中派位首三志願高達98%,當中接近一半學生升讀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的中學,而近年學生獲派的中學包括聖保羅男女中學、英華女學校、英華書院、真光女書院、聖羅撒書院、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、荃灣官立中學、可風中學(嗇色園主辦)、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中學、寶安商會王少清中學等。
加強自主學習能力 滲入「腦基礎教學法」
面對未來急速轉變的社會,當下所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已未必是明天所需,因此建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,一直是學校強調的教育重點,其中藉着資訊科技融入教學,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,促進學與教效能。何校長指出:「我們一直推動『翻轉教室』,讓學生在家先進行預習,教師在課堂上便能利用學生預習的數據調節教學進度,以騰出課時進行更高層次的教學活動,提升教學質素。」鑑於學校在推行自主學習方面已經非常成熟,因此本學年學校在課程上積極推動自主學習中另一種元素——「自我監控」。何校長解釋:「自我監控是推動自我提升的契機之一,學生利用自評表配合影音課業,能夠更加了解自己在該課題上的學習難點及強項,並藉此自我完善。」
在培育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時,老師也應以身作則,成為終身學習者,不斷地充實新知,強化專業技能,才得以回應學生對學習的追求。為此,學校於本年開展「腦基礎教學法」,讓老師從兒童腦部結構的角度認識學生學習時的需要,並在教學策略上作出調適,以強化課堂上的師生及生生互動,令課堂變得更有活力。
「透過了解腦部運作,運用不同的策略如確立清晰明確的訊號、改變活動位置與模式等,營造有動有靜的學習環境,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專注力及參與動機。」──羅志民副校長
構建正向價值觀教育 成就正向特質「基慧人」
除了教授學生不同學科的知識及技能外,何校長亦重視建立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及態度,期望為世界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新一代。回應教育局價值觀教育的發展方向,學校按各年級的學習需要,分別聚焦不同的價值觀元素,並設立正向主題,如一年級推動「自理適應」、二年級則以「情緒社交」為主題等。學校亦推行不同的活動,如「開心班房日」、「『賞』你一分鐘」、「快樂事件簿」等,藉此營造正面和諧的環境,培養學生正向思維的能力。關副校長表示:「我們期望學生能夠從活動中學習,因此在學期完結前,學生需要製作自己的『基慧人成長印記』,依照各級的關注主題作反思,幫助他們在面對成長的難題時,能夠活用不同的正向元素迎向挑戰。」
考慮到學生在過去兩年的校園生活減少,在個人自理、與人相處的方面發展受阻,學校遂舉辦了全方位跨學科活動周,以「基慧人裝備篇」為主題,透過情意教育課、生活技能課及跨學科活動,補足學生現實生活中所需的社交互動,建立應有的社交意識。
「學校外牆以正向教育為理念,繪畫出一條『學習之路』,寄語學生在完成整個小學階段後,能夠成為具正向特質的『基慧人』。一樓壁畫以世界地圖為主題,同樣是期望學生能夠放眼世界,建立國際視野及胸襟。」──梁詠妍老師
完善幼小升中銜接支援 盡早投入學習
有效的「幼小銜接」除了能夠為小一新生奠定穩固的學習基礎外,更有助他們建立正面的學習態度及習慣,讓他們盡早融入小學校園生活,發揮所長。學校亦會舉行「小一迎新日」及「小一適應課程」,讓小一新生在開學前更加熟悉校內環境與老師,以及認識小學作息的常規與校規。在開學後,學校亦會推行伴讀大使、小老師計劃等,遞序漸進地建立學生的歸屬感。除了幼小銜接外,學校在升中銜接上亦有着完善的安排。學校理解大部分家長對於如何為子女挑選合適中學的徬徨,每年均會設有三次的家長講座,務求使所有家長理解升中派位的程序。
「為了紓緩幼稚園學生對升讀小學的緊張和焦慮,每年均會舉辦『小一體驗課』,提供小學校本課程,讓幼稚園學生對小學學習生活有更為全面的認知。」──關鳳意副校長
「本學年我們亦為小一新生舉行了『小一百日宴』,慶祝他們加入基慧大家庭一百天,藉着回顧片段肯定他們在過去三個月的努力,同時建立他們對小學生活的投入感及歸屬感。」──張佩雯老師
「我們特別安排資深的老師擔任五、六年級的班主任,為學生及家長提供最合適的意見。正因為老師團隊的努力,學校歷年升中派位首三志願的百分比一直都高於全港水平。」──黃潔瑩副校長
拓展性課程作平台 發掘學生多元才能
為啟發學生的多元智能,學校一直引入超過20項專項訓練及資優培訓供學生參與,包括各類球類及泳隊訓練、管樂團、制服團隊、無人機培訓等,擴闊學生的學習領域。在疫情下,學校依然把握時間新辦了「競技疊杯」,培養學生敢於挑戰的精神。
此外,拓展性課程更能配合學校的關注事項,如學生在劍擊訓練時能夠應用自主學習及正向教育的精神,在教練教授基本的進攻及防守招式後,不斷練習以超越自我,並藉着與同儕訓練迅速調整自己的攻守路徑,達至自我完善。
「學校的學科課程猶如飛機的機身,而拓展性課程便是飛機的機翼。學生在學科知識以外,透過拓展性課程作為平台,讓他們得以探索多元化的學習領域,完善認知結構,啟發潛能,開拓學生個人特質的發展空間。」──葉靜儀主任